导演:黄玉珊
语言:粤语
简介:<p>惠花(陈德容 饰)和秀姑(刘小慧 饰)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情同姐妹。惠花自幼对异性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因此和秀姑之间的关系格外亲密,两人甚至在庙中举行了婚礼结为夫妻,秀姑只当这一切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玩闹,却没想到惠花当了真。 之后,秀姑嫁给了名为阿光(郭晋安 饰)的男子,惠花亦被迫成为了富翁的妻子,两人自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秀姑和阿光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而惠花则因无法忍受婚姻生活而提出了离婚。阿光想要带着秀姑离开家乡,惠花得知此消息伤心欲绝,甚至在绝望之中起了杀心,当她欲取秀姑性命之时才得知,秀姑的腹中已经有了阿光的骨肉。</p>...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语言:法语
主演:Jean La Planche博登·利特南斯基阿涅斯·瓦尔达François Wertheimer
简介:<p><span style="color: rgb(17, 17, 17); font-family: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text-wrap-mode: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 17, 17); font-family: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text-wrap-mode: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span></p>...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主演:
简介:<p>SMG纪录片中心“张赉工作室”历时八个月,制作了七套人文美食纪录片《烟火拾味》,立足上海本土老字号美食,以美食带出人文食物、人文、人文城市的传染病故事,体现上海人精致、实惠的生活方式和承载创新的人文精神,这是一则个味与情高度融合的人文纪录片。创作团队将镜头深入上海南京路周边老街区的毛细血管,呈现活色生香和美轮美化的美食;记录了专注、风趣又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字号手艺人;捕捉了不同食客们好“这一口”的别样活动;开展了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 与其他美食叙事弘扬、正气的风格不同,《烟火拾味》追求轻松、优雅的形式:无论是老字号大厨们的情感风趣的上海话剧情,以及前置幽默的旁白撰稿,体现了上海人独特的“对称”,可以说创造了别具一格整个纪录片系列分为七集,每集30分钟。第一集:《魔都标配》;第二集:《家的味道》;第三集:《无肉不欢》;第四集:《馒头奇遇记》;第五集:《不散的宴席》;第六集:《面条》;第七集:《十三时辰》。</p>...